色譜負峰原因總結及解析 在液相色譜(HPLC)等分析中,“負峰”是指色譜圖上基線向下產生的尖銳或寬闊波谷,類似倒置的正峰。出現負峰時,實際表示檢測器信號相對于基線減少,而非增加,這屬于色譜異常現象之一。常見原因與解析如下: 1. 檢測器流動相錯配 發生原理: 檢測器流通池中充滿的參考流動相,與進樣后的樣品溶劑或流動相成分不同(如溶劑極性、吸光度)。 比如,采用梯度洗脫時,進樣溶液為強紫外吸收的純甲醇,而流動相主溶劑是甲醇和水的混合物,進樣后檢測器接收到的吸光度比基線值小,出現負峰。 典型場景: 固定波長UV檢測時,進樣溶劑比流動相更強吸光:負峰; 進樣溶劑比流動相弱吸光:正峰(基線升高)。 2. 灰塵、氣泡或污染物的影響 某些污染物注入,改變了檢測池內折光率、流動狀態,使基線突降后恢復,表現為負峰。 氣泡穿過檢測池,短時阻擋了光路,也可見負波動。 3. 衍生反應導致產物信號降低 在線衍生檢測法中,如果反應后產物的檢測信號(如吸光度)比反應前的低,則目標物的出峰為負信號。 比如某些成分與衍生試劑結合后吸收降低,出現負峰。 4. 檢測器極性誤接 某些檢測器如電化學檢測,如果正負極方向接反,則本應正向的電流讀取為負信號。 5. 抑制方法流動相背景變化 離子色譜中常見離子抑制法,如果溶液isocratic與樣品的本底離子濃度變化使檢測器響應降低,會生成負峰。 主要見于電導檢測時。 6. 樣品某組分對基線的吸附/化學反應 樣品組分與流動相反應、柱效或填料上發生吸附,使流動相本底吸收下降,形成負峰。 7. 數據采集、背景校正異常 檢測儀器初始時基線未校正,溶劑峰在校正區出現,信號被算法處理為負。 防范與排查建議 進樣溶劑與流動相保持一致或相近,特別是UV檢測。 流動相徹底脫氣,避免氣泡。 定期清洗流通池、進樣針和進樣通路。 采用合適的流動相比例緩沖,對接雙色流動或梯度切換波長要慎重。 如梯度洗脫,注意樣品溶劑適配梯度初始流動相。 檢測器極性和零點及時校準。 小結 色譜負峰多因檢測池內溶劑本底、進樣溶劑和流動相吸光度不同、氣泡、污染、極性反接、流動相本底波動等原因引起。 本質上,負峰是檢測信號突然低于基線的表現,多為溶劑、參數或操作不當所致。 |
- 上一篇:原料藥分析方法開發流程
- 下一篇:液相色譜保留時間漂移的原因